he chow’s Reviews >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 > Status Update

he chow
he chow is on page 33 of 416
只有以武士、祭司(神學士/傳道士)為本命軸才能得到大致正確的歷史格局,以文官及其汲汲以求大徵稅系統(即建立律令體制國家),只能得到亡國不可避免的責任,推卸責任有四種:
1/皇帝沒本事;
2/天災饑饉瘟疫三死神
3/外族入侵死死神。
最後王朝輪迴,其永遠輪迴和資本主義永遠在萌芽的「永遠」處在同一個「永恆」狀態。
而以守護(犧牲)、信仰就能完整建立起一個共同體。即使在世界大戰中戰敗「亡國」,也能重建一個本身就存在的國家。而勝利者原本沒有建成一個國家,那麼勝利後無論給多少資源依然建設不成一個國家。仍然是編戶齊民的稅收征斂地方剝削流官下縣中央集權的狀態。
一種詛咒。
給沒有信仰的人。
最終這片土地的人自己消滅自己。
生育率暴跌是字面意義上祖父吃孫子了⋯⋯
Feb 26, 2025 06:56AM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

flag

he’s Previous Updates

he chow
he chow is on page 33 of 416
至於日本派遣的留學僧,
他們渴求的從來是中轉站的印度佛教知識。
Feb 26, 2025 07:03AM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


he chow
he chow is on page 33 of 416
研究日本從唐朝學習中國體制沒有意義,
研究日本實踐中國的律令制度失敗才有意義。
真正重要的時間節點,
不是日本派出了第一艘遣唐使的船,
而是日本決定徹底放棄派遣遣唐使的那一天。
所有人都覺得這樣做是對的,沒有任何不妥。
Feb 26, 2025 07:01AM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


he chow
he chow is on page 24 of 416
這位作者,下向井龍彥和前一本書《律令國家的轉變》作者坂上康俊;
假設沒有翻譯的干擾的話,兩人對父老子弟的態度和立場截然相反。
我個人覺得,石曉軍的翻譯是有些問題的,杜小軍的翻譯尚且沒有太大疑問;這就很有意思了。
下向井龍彥研究的是武士和院政,因此在他看來能穩定秩序、保護稅收的戰鬥子弟就是好的;
坂上康俊研究的是文官制度及與之對應要豢養整個文官體制的徵稅系統,因此他對於這些中央集權不服管的富豪子弟,視為偷稅漏稅、強搶鄉民、橫行鄉里、無惡不作又不肯納稅、遊手好閒的國家廢物。
而坂上康俊感到浪費了可惜的軍事動員,徵集的都是種田的農夫,20萬人也沒有20個騎馬的好手能追能抓剿匪⋯⋯武士的崛起完全是自發秩序生成的結果。

寫《石壕吏》的人不當兵,只能國破山河在哭唧唧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多麼偉大的文人理念啊,朝廷為他剝削十塊地皮。而讓別人寫下《平家物語》和畫下《平治物語繪卷》的人則直接把自己的命拿出來替別人受去死的苦,最後搞國際貿易賺錢⋯
Feb 26, 2025 06:30AM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平安时代后期


No comments have been added yet.